楠竹山镇:创新“五微”治理模式 共筑和谐家园梦
2025-06-04 15:36:32          来源:楠竹山镇 | 编辑:姜俊 | 作者:陈兴中 韩旭萍          浏览量:5210

区块治理员及志愿者安全隐患巡查。

定期上门看望独居老人,关注生活状况。

搭建起“民情恳谈会”沟通桥梁,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打造生态停车场。

开展尊老爱幼家庭表彰。

雨湖融媒6月4日讯(通讯员 陈兴中 韩旭萍)今年以来,楠竹山镇永丰社区积极探索创新“五微”治理模式为笔,以居民需求为墨,通过开展暖心服务、建立民情微清单、实施联动微治理、推进空间微更新、构建服务微激励,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提升社区居民聚合力,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开展“微服务”,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根基

永丰社区以区块为单元,组建以 68 名党员骨干为核心、志愿者广泛参与的“民情前哨队”,构建“党员带头、多方协同、精准服务”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聚焦安全隐患排查、民生需求收集、特殊群体关爱“三个重点”,常态化开展“三必查”工作:对消防设施、电路燃气等重点领域进行拉网式安全巡检,筑牢社区安全防线;通过“入户走访 + 线上联络”双渠道收集民情,建立居民急难愁盼动态台账;建立特殊群体“一对一”结对机制,定期上门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民情前哨队”成员,身兼多重角色,化身“信息尖兵”核录信息夯实数据,当好“政策桥梁”用家常话解读惠民政策,扮好“贴心管家”提供代购物资、集体生日会等服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让基层治理温度直达群众心坎。

建立“微清单”,精准把脉民生痛点

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永丰社区搭建起“民情恳谈会”“民情茶座”等沟通桥梁,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细致分类形成“微清单”。这份清单就像社区治理的“导航图”,清晰地标注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护坡围墙开裂、护栏破损等安全隐患,到夏天小游园草坪杂草丛生影响环境,再到楼道灯故障、狗叫扰民等生活琐事,每一项都被详细记录在“微清单”上。社区以此为依据,明确责任主体,制定解决方案,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了精准的靶向。今年以来,已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情茶座”5场次,“微清单”记录事项32条,共同协商解决了“永丰村12栋周边环境卫生治理及停车难问题”“黄泥塘3栋后地质灾害隐患”“居民区公共区域便民设施不足”等问题,成功化解邻里矛盾纠纷19次,排查安全隐患8处

实施“微治理”,快速响应化解民生难题

依托“微清单”精准锚定民生诉求,永丰社区实施即时响应、快速处置的微治理”,在居民遇到问题时迅速发挥作用,通过精准收集、高效办理的流程,将民生小事解决在网格一线,实现基层治理与居民需求的快速对接。辖区乐园新村路口电线杆被撞至倾斜,存在漏电倒伏风险时,社区接报后迅速联动电力部门、镇应急办,抢修人员40分钟内抵达现场,3小时完成电杆维护与线路检修,成功化解危机针对居民家中下水道堵塞难题,社区3分钟内协调物业应急小队携带疏通设备上门,1小时内完成清淤作业,恢复排水畅通。从基础设施隐患到居家生活难题,永丰社区始终以“秒级响应、小时办结”的行动力,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满意答卷。截至目前,累计办结民生事项216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8.6%,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让贴心服务触手可及。

推进“微更新”,提升社区环境品质

社区环境是居民生活质量的直接体现,永丰社区以“微更新” 为抓手推进环境治理,从细节处雕琢宜居家园。通过翻新小区破损道路、更换老化路灯,让出行空间更安全明亮;见缝插绿拓展公共绿地,在闲置角落打造口袋花园,为居民增添亲近自然的休憩场所;针对停车难题,合理规划盘活零散地块,将废弃垃圾场改造成规范停车坪,同步施划新增车位。这些“小而精”的改造举措,不仅让杂乱边角变身美观实用的功能空间,更实现了社区环境的蝶变升级居民切实从身边细微变化中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幸福感在“微更新”中持续升温

构建“微激励”,激发多元参与活力

为了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依托楠竹山镇“大物业+大服务”管理改革“积分制管理”,永丰社区构建了“微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居民和团队,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积分。通过评选“优秀志愿者”“最美家庭”等活动,树立榜样,激发更多居民的参与热情。同时,社区还为居民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他们的参与能力和素质。在“微激励”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多元力量,社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责编:姜俊

来源:楠竹山镇

  下载APP